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 Plc)将於9月9日和10月9日停飞上海和北京飞往德国的航线。
物流客户周刊的报导称,柏林航空是於5月奥运客流来临之前新开德国杜塞尔多夫到北京和上海的服务,每周各5班的新航线。
不过,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看上了北京奥运商机,纷纷加开航班和改变机型来增加奥运期间飞往中国的航班运力。一位欧洲航空公司总经理表示,运力过剩加上奥运客源没达到实际预期,使得奥运期间的客座率反而低於往年同期15%左右。
各航空公司於是纷纷削减航班以缓解低客座率和高油价的双重夹击。
柏林航空公司中方经理李昱表示:「9月9日上海──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航线将停飞。10月9日北京──杜塞尔多夫的航线将停飞。这是柏林航空公司总部的决定,11月会有消息决定明年4月夏季航线中是否复飞。」
柏林航空公司是德国第二大航空公司,2007年全球航空业的兴盛发展使其年营业额从6亿欧元跃升9亿欧元。在利好的大背景下,不再满足於欧洲短途航线运营的柏林航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李昱表示:「总部认为中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但是急需一个切入的机会。我们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带来中欧客流的大幅上升,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届时商界和政界的交流也会加深。」
报导表示新航线的初期运营最为艰难,选择在客源丰富的时期进入新市场是航空界通行的事半功倍法则。2007年底航空公司对奥运的热望一度达到顶峰,某旅行社国际机票采购部门负责人透露,2007年11月到2008年全年的采购计划时非常为难,因为航空公司均不放出2008年夏季时段的机票。
「因为夏季航班一直都是旺季,八九月份的票本来就很难拿到。加上2008年的奥运背景,我们都不敢想象机票会涨到什麽程度。当时的情况判断,从2008年6月到9月,机票价格的涨幅从以往同期的50%到100%。」
2007年底到2008年1月,奥运国际航线的机票行情越捂越高。一家欧洲航空公司销售部经理表示:「当时市场行情如此看好,我们认为奥运期间能保证100%的客座率。在此前提下,考虑到旅行社的团购价格远低於商务散客的票价,我们的销售团队当然会拒绝旅行社订单,希望把机票留给2008年上半年的零售额,有助於总业绩的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法航-荷航集团(Air France-KLM)等亦大幅增加中欧线的运力。汉莎增飞中国的航班数量,总数达到历史上最高的58班。
根据国际航空协会(IAT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原油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每桶航空煤油的价格已经升至170美元,燃油成本占整个航空运输成本的比例从13%升至35%。
IATA部门经理侯侃表示,以往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如果达到40%以上基本能够收回成本,维持运营。但是在目前的油价下,如果航线客座率低於50%航空公司想要维持将非常困难。「2007年各航空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开辟大量新航线,使得中欧航线运力猛增。但实际运营状况不好,砍掉非主力的新航线,力保主力航线成为航空公司『过冬』的必然抉择。」
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代码:AY,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代码:FIN)大中华区总经理林白曦表示,奥运的实际机票销售普遍情况远不如预期,让整个航空界倍感失望。
「往年8月中欧航线基本是一票难求的状况,今年夏季机票销售情况远不如去年,接下来9月後进入冬季淡季,目前看来保守估计销售额将下降20%。」
他分析,奥运机票销售额与往年相比不升反降的原因在於航空公司夏季增加运力,但实际客源低於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