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最近在立法会回答议员叶刘淑仪有关香港应如何面对珠叁角港口挑战的提问时称香港与珠叁角要有好的协调,明确的分工定位和避免资源重叠。
她指出,香港与珠叁角港口服务同一货源腹地,「在《珠江叁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二○○八-二○二○年)》的基础上,我们会积极推进香港与珠叁角港口发展的协调,务使大家有清晰明确的分工和定位,达至双赢,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叠。然而,香港和珠叁角的港口在合作之中,也存在竞争。」
「尽管珠叁角的港口设施蓬勃发展,部份珠叁角货物仍选择经香港运送。这是由於我们拥有广泛及频密的班轮服务、自由港地位、高效率的海关程序,以及便捷的多式联运交通系统。在保持以上竞争优势的同时,我们还会确保港口及其相关设施能够适时落成,包括研究在青衣西南发展十号货柜码头的可行性,和开展葵青货柜码头港池及其进出航道的挖深工程来接待新一代的货柜船,以巩固香港港口的竞争力。此外,我们也会争取降低香港与珠叁角之间的货运成本。」
「内地凭藉藉若干的竞争优势,例如成本较低,为香港带来激烈的竞争。此外,金融海啸引致全球贸易活动及货物流量大幅减少,香港的物流业界与其他经济体系的物流业以及其他行业一样,均面对相当艰难的经营状况。」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需扩大货源腹地及提升竞争优势,包括增强度身订造的物流服务,和为繁复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在硬件方面,举例来说,具有策略意义的港珠澳大桥不久便会动工。我们也会在宏观层面与内地当局紧密合作,在港口和机场发展方面,达致更明确的分工、合理的布局和优势互补。」
「因应全球不明朗的经济环境,政府在决定大屿山物流园的未来路向时,包括其发展规模和时间,须考虑香港和全球经济的趋势和前景,以确保有效运用投放在物流业发展的公共资源。与此同时,我们亦会继续尽可能拨出更多长期和短期土地,供物流发展之用。我们也会继续与业界紧密合作,推动物流服务电子化,以及为业界提供专业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的服务效率和竞争力。」
「在去年公布的《香港港口货运量预测二○○五/二○○六研究》,已经纳入华南地区货柜码头设施供应的资料。研究推算香港港口的整体货柜吞吐量将继续有嵹鵐及稳定的增长,并预计香港最快会在二○一五年需要有新的货柜码头泊位。由於须就兴建货柜码头进行前期工程,加上遵从相关法例需时,我们已加快研究在青衣西南发展十号货柜码头的可行性。」
她表示,相关初步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已於二○○九年叁月展开,预计於二○一一年初完成。 「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结果和建议,当局会就发展计划和选址进行谘询。基於发展新货柜码头需时,当局在进行选址可行性研究的同时,亦会密切监察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的变化,从而落实最终需要推出新泊位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