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协会秘书长许晓明表示,已经向交通部提交了一份对国际航运企业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环节收费情况进行调查的建议,并将在5月於大连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再次提出、反映这一问题。
新华社的报导称,共同提交这份建议书的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大连、天津、青岛等在内的10个城市的交通运输、物流、集装箱运输相关行业协会。建议书中列举的「多收费」项目包括「设备操作管理费」、「封条费」、「打单费」等。
建议书称,「据测算,国际航运企业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环节收取的费用,每年近300亿元」,其中仅在深圳一地,以2008年深圳港吞吐量2,100万个20 柜计,国际班轮公司仅「打单费」一项,即可收入超过3亿元。
许晓明表示,陆路运输企业和海路运输企业一样,都是为货主服务,但是运输车辆抵达码头交接时仍要被收取额外费用,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像马士基这样的班轮公司,不能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来收取这些费用。
一名曾代理过相关海事案件的律师说,马士基此举主要是出於转移风险的考虑。由於货主指定货物需由马士基航运承运,这样国内的货代企业并没有挑选馀地,马士基在向货主方抛出低价,加强竞争力的同时,向国内企业收取其他的一些费用,挽回损失的利润。
而马士基方面显然不是这麽看。马士基(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彦辞之前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公司的收费并未违背中国相关法律条文,目前也没有取消这些收费的计划。
马士基近日於官方网站上发出的《告客户信》则表示,公司正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并希望「与客户共度时艰」。马士基在信中表示,2009年市场不景造成运价下跌,已不足以弥补经营成本,班轮运输企业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并表示马士基在应对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为此向客户致歉,并许诺将解决这些问题。
上述律师表示,马士基这些班轮公司在国外并没有这些收费项目。许晓明表示,主要是因为国内港口物流行业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仍存在疏漏的地方。 建议书同时表示希望交通运输部对国际航运企业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环节的收费情况进行调查,以理顺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环节间的业务关系。 |